北大光华MBA2023申请短文题目更新,北京第一批申请进入第二轮阶段

北大的题目更新了,这在最近3年清北人所在的北京地区MBA项目是第一次。受疫情影响,各个学校为了方便更多人反复申请,都没变化过题目。但这显然不利于判断学员的真实申请意愿,区分度也越来越差,总体来讲北大这次率先改题,是一件对申请人更利于发挥的好事。

我们第一时间来看一下今年的题目,以及和之前的对比。

之前的题目:

*数载春秋,你已从一名青涩少年成长为职场精英,之前的简历就是这一蜕变的见证。然而,化蝶虽美,但蜕变过程必定更加多彩,请简述你的工作与学习经历,以便我们了解更优秀的你。(不超过600字,20行以内)

*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,请描述一件你帮助他人的事情和一件你得到他人帮助的事情,并分别谈谈你的感受 。(不超过600字,20行以内) 

*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“循思想自由原则,取兼容并包主义”,影响了数代北大人。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谈一下,对你人生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或一个人?(不超过600字,20行以内)

*请谈一谈你下一步的职业发展规划?你认为光华MBA对你的规划能带来什么帮助?(不超过600字,20行以内) 

请补充可以帮助招生录取委员会更好地了解你的信息。此题目为选答题。(不超过600字,20行以内) 

MBA2023今年的题目:

从初出茅庐的少年成长为职场精英,这一过程想必精彩。请你简单讲述自己的学习与工作经历(例如:特别经历、转折节点和其他故事),期待通过你的讲述,让我们更加了解你。(中文不超过600字,英文不超过2500字符,20行以内)

请介绍一下你接下来的职业发展规划(包括周期、规划、目标等等)。你认为光华MBA在你的职业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?以批判性角度来看,你将分别付出和收获什么?(中文不超过600字,英文不超过2500字符,20行以内)

在疫情中度过的这几年,我们被动或主动的遭遇、适应、改变着自己。在你看来,疫情给你带来的最大挑战是什么?你是如何应对的?在这个过程中,你印象最深刻的事件是什么,你是如何理解并解读它的?(中文不超过600字,英文不超过2500字符,20行以内)

如果有机会邀请任何一个人物与你共进晚餐(此人可真实可虚拟),你将邀请谁?为什么要邀请他?你期待从这次晚餐中收获什么?请简单描述你想象的画面。(中文不超过600字,英文不超过2500字符,20行以内)

我们来重点解读一下今年的题目:

首先,看去年的框架,很显然是两道核心题(第一题个人过往优势呈现+第四题个人未来发展前景),两道价值观题(帮助与被帮助,影响最大的人或话),一道自由发挥题。从这个角度,今年的核心题目大方向基本没变,而且更是放到了前2题,改变的是价值观题目,一道题更加贴近时事的疫情,一道题更没有边界,有充分的发挥空间。而纯粹的自由发挥题则被取消了。

其次,我们看出北大老师对申请短文非常重视,且似乎对之前申请人填写的短文有很多不满意之处,为此提出了很多建议。譬如第一题加入了解释说明,例如:特别经历、转折节点和其他故事。职业规划方面,加入了要求,包括周期、规划、目标等等。这些下一步职业规划本来就应该具备的要素,现在还要刻意强调,都凸显了对过往年申请短文质量的不满。

关于题目的细节变化,前2道题也并不是没有改变,我们来四道题一点一点地过。

第一题,从初出茅庐的少年成长为职场精英,这一过程想必精彩。请你简单讲述自己的学习与工作经历(例如:特别经历、转折节点和其他故事),期待通过你的讲述,让我们更加了解你。而这最后一句话,之前的问法是以便我们了解更优秀的你。是想了解你的成长经历和转折,还是想了解你最优秀的环节,至少从提问上,稍微能感受到侧重点的变化。

第二题,请介绍一下你接下来的职业发展规划(包括周期、规划、目标等等)。你认为光华MBA在你的职业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?以批判性角度来看,你将分别付出和收获什么?(中文不超过600字,英文不超过2500字符,20行以内)。很多同学的第一反应是这道题和过往相同,而实际上每一个问的细节都变了。第一问的括号,更好地帮助学生知道该写什么细节,而不是乱谈情怀。第二问从光华怎么帮助,变成了光华应该扮演什么角色。这意味着也不一定是光华对你有可量化的实质帮助,也可能是其他作用,比如是方向指引,思维高度等等。第三问则是新增的,想从北大收获什么,这之前大家都会写,而这次更明确了你想付出什么,这意味着北大更期望你在后续的校园生涯中,有哪些地方能够和其他同学,人脉资源以及学校有更多的互动。社会很现实,大家凑在一起肯定是收获和付出都是必要的,这道题的重点,应该是多谈一些自己能够付出的稀缺要素。

第三题,在疫情中度过的这几年,我们被动或主动的遭遇、适应、改变着自己。在你看来,疫情给你带来的最大挑战是什么?你是如何应对的?在这个过程中,你印象最深刻的事件是什么,你是如何理解并解读它的?(中文不超过600字,英文不超过2500字符,20行以内)这是一道时事相关的题,其实更利于学员发挥。我个人认为这道题的重点应该是阐述个人所在行业或职能,在疫情下受到的影响,以及对应商业模式、运作模式带来的变化,如何潜在的发现未来的发展模式甚至商业机会。通过一个细节事件,去呈现这种新产生的商业需求。从申请大行业看,金融(资本市场资金影响,信心影响),互联网(创新不足,用户见顶)是申请最多的行业,在疫情下有的职能过的更好,有的更差,我们都要在危机中寻找机会,赌疫情后时代的发展。

第四题,如果有机会邀请任何一个人物与你共进晚餐(此人可真实可虚拟),你将邀请谁?为什么要邀请他?你期待从这次晚餐中收获什么?请简单描述你想象的画面。(中文不超过600字,英文不超过2500字符,20行以内)如果这道题偷懒,其实可以把之前第三题改变自己最大的人抄过来。这道题其实可写的空间非常大。比较通俗的办法一定是邀请所在行业或职能的知名领袖级人物。过往可能有所崇拜,或交集但没有深入交流。我们功利的讲,最好还是和申请MBA有所关联,你非要写和霍金探索宇宙,非要和偶像爱豆共进晚餐虽然没毛病,但对申请几乎没帮助。

短文之外的视频要求,没有任何变化。时间也没有任何变化,一周之内全部提交。对于第一批的申请人,这是一次挑战。最后,我们可以确定地看到北大目前的申请趋势:越来越重视申请短文和视频环节,而降低后续面试环节带来的权重。北大最终的录取,是材料环节,视频环节,面试环节分别综合打分的。虽然面试应该有特别推荐通过的情况,但绝大多数人是综合各环节分数得到的结果。北大目前的理念是,面试现场的发挥具备偶然性,无论是老师的偏好,学员忙碌工作后的发挥,当场问题是不是合适学员发挥等等因素。但短文和视频环节,是完全公平公正客观的。这也意味着,第二轮对于最终结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,也可能你凭借突出的背景进入了面试,但因为短文和视频很烂,最终综合分的起点很低,造成最后无法通过。目前市面上很多申请人的理解依然是材料没过是材料问题,面试没过是面试问题,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了。材料没过可能是材料问题,也可能是背景问题。面试没过可能是材料问题,也可能是面试问题。

北大第一轮的结果是三选一,多数人今年的光华申请已经走到了尽头,还活着的申请人们,你们是幸运的,真的要全力以赴了!

原创文章,作者:方楠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fnbj.com/6245.html

(3)
上一篇 2022年4月13日 07:00:00 07:00
下一篇 2022年5月1日 01:23:43 01: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