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考上清华、北大MBA的人有什么特质?申请从何角度充分展现自己

最近B站挺火的35岁身家近百亿高管嫁24岁UP主在网络上也算是一个新闻了。她本人接受采访曾经说过的一个语录,非常契合在辅导中遇到的一些情况的感悟,在此分享给打算明年备考的准备者。

在接受《中欧商业评论》专访时,李旎表示:”‘长期’是B站对高级人才最看重的要求之一,判断维度有两条:第一,必须要曾经成功过,哪怕只是一次。只有这样他才会对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保持耐心,比如更好地和资本相处、降低被蒙蔽或受到诱惑的可能,也能直接减少B站现阶段的试错成本;第二,必须要有敬畏心。B站今天是专门服务年轻人的互联网公司。一些整套的经验和打法在B站很可能行不通。

先说第一条,对不确定性保持耐心,乐于全力以赴去挑战,这是创业者、管理者以及有管理潜力的打工者与普通打工者最大的区别。每年注册申请清华北大的申请者有上万人,进面试的仅1000余人,最终通过面试环节的不足500人。有多少人真正做到“哪怕只有1%进面试的可能,也要付出100%的努力去准备材料和面试呢?可以确定的说,这个概率比1%还低。社会群体认知的差距是在拉大的,现实是越成功的人越努力,越不怕未知挑战,越是平庸的人,越在寻求确定性事件,譬如总想着”我做到了什么,就一定有什么结果”。

举个例子,在咨询阶段,很多人的想法:

我只要考了GMAT,就一定能进面试,那我就考GMAT

我只要找到关系,或保过班保证我能考上,那不如我去找他们

我是不是努力了就能确保考上,如果这样我就报名辅导,如果不是,就不考了

在实际辅导共事的过程中,可以发现:

心态上:

优秀的人:只有在低概率中迎接挑战最终脱颖而出,这个考学才有意义,同学才最有价值

普通人:我希望一个证含金量特别高,但还特别容易躺着就考上

诱惑上:

优秀的人:从来不为外界各种“捷径”、“小道消息”浪费时间

普通人:热衷于刷学校、辅导班各种成功案例、尤其是屌丝逆袭案例

执行上:

优秀的人:无论能否进面试概率如何,能够有保持自己的节奏备考

普通人:既然绝大多数人都进不了面试,为什么要努力。干脆裸考,这样没过至少显得不亏不丢面子

无论是企业还是商学院,甚至是工作很多经验比较多的人,都会逐渐发现:成功的人身上是有特质的,而不成功的人是很难通过学习去改变的。所以企业选高管也好、商学院选同学也好,都是选出最成功的人,让他们在最好的平台上发挥,或者说将他们培养的更成功。在申请中,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展示自己在过往的经历中,相对于同龄人、同行业人最成功的要点。

第二条,保持敬畏心,不让过往的经验和成功成为束缚。这点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。一个背景水平基本符合清北条件的人,往往不屑于考比清华北大差的学校,又不重视考清华北大,只有对超出自己水平的,比如考哈佛之类的可能才有敬畏心。结果的情况就是周围的同事、甚至比自己差一些同事都考上了,自己又只能说MBA/EMBA没啥用,自己干脆不考了。

MBA这个阶段相对于其他教育,面对的人群范围往往都是有一定年龄和成就的。而不少30岁以上的人,他们的价值观和认知已经定型,不乐于接受任何外界意见和观点。当然,职场的经验让他们在情商上还是知道如何说话的,把内心的不认同掩饰起来。很多人会想我工作这么多年有这样的成就,那肯定我的理解就是有道理的。很多人把笔试和当年的高考结合起来,把面试和现在在职场的成就结合起来,学渣们往往会得出一个笔试我需要全力以赴,面试我轻松通过的结论。选择性吸收,是这类人群的常见特点,和他们观点一致的,就是好辅导班好老师,好学校面试官、好的学校,和他们观点不一致的,就吐槽这个辅导不行、这个学校不行。

这也是为什么面试中,老师总会给予一些压力或表示不赞同的情况,很多时候是看你对待不同观点的态度和反应。有的人根本听不进去或没听懂老师意思,有的人直接客套的全面赞同感觉像是敷衍,都不是理想的反应。总的来讲,将找工作那一套用到申请上,很多时候是不适用的。将申请海外学校那一套用到申请国内MBA/EMBA,更是谬之千里,但大多数申请者并未感受到区别。

清华信息近期更新:清华MBA拖延已久的最终批在下周末进行,学员可以选择延期至明年申请。这个阶段如果没看笔试,基本就是纯裸考,面试出结果就马上笔试了。并且面试通过概率应该不高,如果给递补拼分,笔试没过还是明年直接进面试。总体来看延期至明年,也算一个合理选择,需要慎重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方楠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fnbj.com/6129.html

(5)
上一篇 2021年11月13日 07:11:07 07:11
下一篇 2021年12月6日 17:47:00 17: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