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说进度,人大在这两周开始第一批面试,最大的变化是加入了抽题,和北大的抽题类型很像,基本就是一两句话的问题直接答,并不会有长篇案例需要看。而且抽题应该是在最后进行的,然后就是英语答一个问题环节,目测两个环节占比都不会太大,核心还是个人面试,但如果最后2个环节都很糟糕,也应该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淘汰下来。
北大北京第二批进入面试的人也已经确定,基本选完了下周面试的日期,出人意料的是这批面的人非常多,目测大概有300人。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去年的待定党太多了都要进面试,只能尽量安排了。
谈一个今年的感想,发现申请人都异常的乐观。这个批次北大出结果后,很多人在网上发帖庆祝一样,感觉自己已经快顺利通过了。很多备考者也非常乐观的觉得没问题,大概率能过。而没进面试或待定的人,表现的似乎非常意外,在想我这样的背景和备考为什么没进面试。清华北大的第一批已经出结果,竞争依旧激烈,同样出现了很多人落选后,认为自己很冤的情况。这些情况,在往年几乎是看不到的。
清华北大考不上不是很正常的吗??现在咋成了,我只要掏得起学费,稍微努力,就应该是其他人的极限,学校应该请我去。虽然经济环境下降,但清华北大的项目依然不缺人是事实,绝大多数人进不了面试,进面试的人绝大多数也不会通过。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是足够优秀的,而淘汰的一定是其他人。今年是面试前多乐观,出结果就多悲观。比如下周北大这300人吧,三人行,必有两淘汰。
虽然我们也有评估体系,但也建议申请人可以看一下官方公布的录取学员情况。比如超过80%是名校,平均收入接近100万。这不是意味着你达到了这个基础情况就录取,而是说你达到了这个情况才达到中等左右的背景。背景低一些就是概率更低一些,低太对就是没可能。建议大家还是根据自己的背景理性的选择学校,年龄小可以大胆一点,年龄大就现实一点。
原创文章,作者:方楠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fnbj.com/648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