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大MBA:非全日制班学费提升至30.8万(与上一年清华学费持平),非全日制科技金融方向更是涨到了36.8万。非全项目实现了3年间涨7万的情况。科技金融方向(之前的互联网金融方向)更是大幅度越超清华MBA、北大MBA项目,成为价格新高地。该消息播出后人大群造成了不小波动,同时在人大公布第三批面试名单后,可以感受到整个咨询辅导的意愿迅速下降。目前人大的策略是反正考上清北的也不来,来的就算有抱怨学费也没别的可选,干脆我涨我的,先保证整体项目运作。目前人大在京城的位置比较稳固,目前不太可能有人为了外经贸、中财去放弃人大的offer。
北大MBA: 北大MBA在宣布学费将32.8万提升到39.8万后,今年整年申请北大的意愿都弱于清华。但在9月后又宣布可能不涨,并在前两天最终确认这一消息。这意味着北大将和人大的学费基本持平。不得不说这对于北大招生办来讲是自坑的一年,如果不涨学费可能早点能争取到更好的学生,而目前这个阶段北大也已经无法报名,即使偏爱北大的同学,也没有更改余地。但不得不说,至少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在最后时刻抢到一些清华MBAoffer的申请者。
同时北大MBA的招生阶段进入到最后关键期,并给予19日扩充了30个面试名额。在最后阶段北大第二批提交材料+视频的周期越来越短,从之前的10天,7天,最后已经有了3天,2天的情况。许多同学在工作之余根本来不及写短文录视频,临时硬凑,结果可想而知了。最后阶段很多拖延症晚期刚提交,但绝大多数基本都成为炮灰了。
清华五道口MBA:五道口MBA第三批面试过了近一个月后的今天才公布结果,堪称历史上最长难产,对比人大面试后1天出结果的情况,其决策效率可谓灾难。同时今天五道口MBA公布了进一步扩招的计划,这意味着五道口MBA从去年的70人招生规模,一跃为今年招生120人,招生规模提升71%!对于往届考生而言,通货膨胀并非好消息,这意味着品整体学员背景会出现明显下降,品牌稀释明显。同时,我们看到五道口的学费也有明显提升,清华部分31.9万目前还没有宣布涨多少,而康奈尔部分目前已经确定为51700美元,按当前汇率计算为36.5万。即使不考虑清华部分的涨幅,未来美元可能的升值影响,目前的价格也在68万多。清华方面即使象征性涨一点也会到70万的门槛,再加上两次去美国交换的额外费用,预估该项目成本在80万。在整体经济形势不佳的态势下,可以看到五道口选择了复旦、交大的路线,扩大招生提升收入,稀释品牌价值,先提升现金流应对未来可能的变化。由于清华MBA、北大MBA目前均没有明显涨价,这意味着期间有50万的差价,甚至其学费已经接近清华EMBA、北大EMBA学费,目前很难估量最终多少五道口的申请者将其作为最终选择。由于学校也对此没有把握,可以看到五道口MBA的通过率大幅度提升,并且待定waitinglist比例也大幅度提升,除非特别差的机会没有人被淘汰,这意味着学校也不确定最终多少人会选择这里,只能先多发offer,并给予大量递补保证最终能招满人保障收益。客观来讲,五道口的学员综合背景弱于清北,但国际化背景和英语能力这个环节更强。
清华MBA:近期唯一没有什么消息的学校,但要求了学员20日前报名(之前一篇文章提过),往年也经常在这个阶段爆学费,不知道今年如何操作。一般如果学校整体比较强势(或基本不涨),会选择提前爆学费。如果比较弱势(或者涨的太多),就会等到11月后你改不了了再公布。个人无责任瞎猜估计会报一个比北大高的价格去评估(不可能接受涨后还低于北大),比如34.8,35.8万,36.8万(人大金融科技班),如果没批,那就维持30.8万。个人估计如果这几天不出,涨价的概率更大。但这个涨幅区间清华没有竞争对手,因此涨到36.8也完全可以实现价值最大化,再多超过20%涨幅比北大多5万的话,就可能引流北大了。
最后公布下有效的清华MBA VS. 北大MBA观点的匿名观点评论(以下问卷调查与本人观点无关,且不保证其一些细节所述真伪):
1去年关注清华和北大的备考,今年选择清华。
2选清华 北大服务太差了 加群都不给加 (不知道啥群。。)
3清华:#1. 清华的宣传材料(招生简章),做的很精致,如果说MBA项目是产品的话,那清华的MBA招生简章就是一份漂亮的产品介绍与目录,更吸引人,但是更深层次的思考是,这是一帮用细心、耐心、诚心的人在做事;#2. 内容阐述上,清华是与其“创造知识,培育领袖,贡献中国,影响世界”口号相匹配的,更给人一种“我要与精英为伍”的冲动;#3. 清华总体给人那种“不求一时轰轰烈烈,只为石破惊天响彻寰宇“。#北大:#1. 北大的网站风格和招生简章的风格,给人感觉就是”顽皮不恭+实力超群“,只给你指明方向,绝顶险峰一座,有实力就来攀爬,路线自拟;#2. 北大的视频要求是一个拉分项,开放性大,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,给了具备”以雄心书壮志“的人和精心布局提前抓紧的人更多施展的舞台;#3. 北大的网站经常出问题是比较烦的,不知道是不是有意熬人的耐心和倾心,无意的”耍脾气“也是会磨掉一些人的心情的。#另外,北大这近一年一些事件的影响”翟天临“,”退档“,”博士毕业生为官腐败“等事件影响了顶级学府的形象,而清华低调做事,关键节点老院长鼓励成长,加分不少!
4毫无疑问清华。
5申请清北两校均获得预录取资格。北大今年采取两轮面试,是一个很大的创新,但是有一些不足是第二轮提交时间过短,而且几个批次时长也不相等,这给在职学习的同学很大压力,如果没有补习班,很难想想如何用5-7天完成5篇作文和一个视频。这事必造成了一部分同学的放弃和仓促完成。值得一提的是北大在面试环节对考生的照顾和双面试,体现了学校的人文关怀和严谨。无奈北大近年负面消息缠身,更多人选择了清华。清华整体还是非常细致的,从面试通知,资料审查可见一斑。根据个人未来发展,我也选择了清华
6裸考拿到了清华的面试资格,最后被刷。但是还是感叹清华的细致和严谨。被老师怼到心塞。一个人在飞机上默默流了泪。北大只是默默忽视最后结束收到了材料不通过。很好奇自己为什么一个拿到面试一个没拿到。自己在广东报的北大深圳班。不管怎样上交和岭南都拿了。但是心有不甘
7清华今年激烈程度明显提高,北大步子迈的有点大,又恰逢多事之秋,清华生源优于北大。如果有两个offer,还是选北大,综合性更强,清华太注重前沿科技相关,综合性会有问题。
8清华的申请简单清晰,没有家庭成员等敏感信息索求,各时间点设置明朗,北大2轮设置和时间不确定性存在。最终选择清华,清华课程设置和校友资源和我相关性更大,而且一直顾虑人文气息不足的担忧被今年MBA晚会的精彩呈现打消,北大最终延长一轮资料递交时间给人感觉招不到合适学生的担忧。(我一直觉得晚会这种花钱花精力的没啥用,看来不都这么想。。北大延长是因为国庆被强制关网)
9清华求同,要最好的#北大存异,影响力不如清华,更多元一些#我去的北大
10 1.清华面试同学工科素质显著,穿衣服背大双肩背,男女都是。老师风格严谨,还会去查linkin,面试过程中虽然突突突,但是问的问题都脚踏实地,偏批判。#2.北大抽题环节,貌似占分数不高。第二轮略压力。整体北大老师偏年轻,问的问题稍微浮于表面。#3.两校相比,选清华。
11北大随机问题太坑了
12北大:申请流程不清晰,面试流程不清晰,处理时间过渡拖延。面试氛围较为和善。#清华:严格按照时间节点,面试中会施加压力,抓住一个事情细问,确认材料真实性。#去向:清华。#理由:清华选修范围更为广泛,学业压力大使基础更为扎实。工科院校,有助于发掘潜在制造业创业机会
13清华整个流程更加清晰明了,准备简单,结果从速。宣讲会也干货较多。我偏向清华,还没决定
14今年就奔着这2所学校去的。现在拿到清华offer,感觉清华老师态度非常温和,循循善诱,主考老师不怎么说话,一直观察,整体气氛显得很平静,于是让我有一种自来熟的冲动。因为本科的时候没考上清华,自己可能有情怀。北大还在申请过程中,单从申请内容看,我其实更重视,它的要求也更多、更严,有一种兼容并包的老传统。师兄师姐同事有上过的,似乎评价圈子文化很浓,同学间互动多。个人选择尚未确定。偏向清华,因为我本科人大是偏文科学校,特别想平衡一下,另外比较喜欢清华治学严谨的态度。
15只申了清北,清华已经无情嫌弃了我,北大在等面试。之前的计划一直是上清华,只有清华不过的时候才考虑北大。无他,作为理科生,清华是从小的梦。再有就是身边北大的比较多,而且基本上都是我不太看得上的人,常常有“这种人也能上北大”的感慨……所以总是主观觉得北大不如清华~现在既然只有北大还有机会,理智的考虑一下北大和清华其实也难分伯仲,只是个人主观感受而已,所以如果北大拿offer还是会开开心心去读了,但到底会对清华有遗憾。
16清华的面试安排很严谨清晰,组织工作紧紧有条,面试老师全程压力追问,但是问题都很在点上,专业性很强。#北大的面试安排比较佛性,通知2点,2:30才开始进行审核工作,整体环境特别放松。面试过程感觉很nice,老师都是笑呵呵,面试互动很好。#后期笔试群通知方面,北大胜出,积极组织和响应同学问题,清华就反馈较慢。群里的同学们态度差别较大,北大群活跃度高,大家都在主动分享报名相关经验和复习心得,清华群…..感觉工科生太多吧,很闷。#最后我又看了看两校的招生介绍页面,感觉北大的介绍更吸引人,清华还是一如既往的低调奢华。#我现在还在纠结选哪家,方老师可否给点建议。(本人工科硕士出身,500强国资企业从事战略和市场管理)(如果你对比过清北人三个通过群,会发现特别大的风格差异,凭心而定或值乎咨询,我不能公开发表主观意见)
17北大不同老师两轮面试,两轮成绩叠加,更客观一点,清华压力测试,面试人员并不掌握压力测试的技巧,一通diss形同骂街,感受不好。
原创文章,作者:方楠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fnbj.com/508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