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BA全日制:清北复交还是中欧?

中欧刚刚公布了2018年毕业生就业情况,中国人中位数毕业42万年薪,比去年多了2万,当然有20多个没毕业的很难说什么原因,如果考虑他们就业没好offer就不毕业了,实际可以说和过往是持平的。当下经济形势不好,这也算常规结果了。从就业方向看,打工远远多于创业。知名企业尤其是外企还是主力方向。具体感兴趣的请自己去中欧官网下载就业报告。

随着全日制批次的进行,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申请者拿到了名校offer,而他们诸多的疑问之一,就是选择体制内的清北复交,还是体制外的中欧。

首先说一句永远不会错的废话,“学校选择肯定要根据你的情况和需求具体分析”。观点越鲜明,越会有一方喷你,观点越模糊,说的越是废话。本文并不是为了挑起纷争,纯粹个人观点,可以探讨。

体制内学校最大的问题:

缺乏真正背景强大的国际化学生,造成国际化方面理念不强。毕竟是体制内学校,参与国际排名少,知名度不够,国际上市场投入不够,国内又不缺生源没动力。在就业帮助上,体制内学校相对店大欺客,对学生的帮助相对更有限,需要学生自谋出路。当然,现在录取的人就是不愁出路的。相比之下,对于背景相对差的学生,在体制内学校逆袭的概率会更低,锦上添花变得更为明显。

中欧的最大问题:

体制外口碑不易维持,容易出现口碑不稳定现象。在网上中欧的人吹中欧是最多的,但更多清北的人,会喷自己学校。作为一个学校,任何人都不希望几十年后成为一个烂校。但体制外学校的风险是存在的,也许10年后他就会真变成一个无名的烂校。因此中欧需要历代学生不断说这个学校好,每个中欧学生都知道需要维护中欧的口碑,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,学校也需要不断的市场费用去做各种排名。而清北复交的人无论怎么骂学校,清北复交的位置是很难在几十年内被替代的。

就业方向上考虑:

体制内仍然是以大型央企和创业为主,中欧依然以知名外企为主。因此这是选择学校第一个重要因素。你是不是渴望进入外企,享受外企的一些高福利,也忍着外企的一些天花板效应,这是是否选择中欧的一个理由。如果创业,建议体制内,校友的资源不局限在MBA领域,一个导师可能带来无尽的本科和研究生资源。

外企在中国最终会发展如何,很大程度决定中欧在中国的影响力。这不是学校之间的事,而是每个人对市场未来的前期预测。比如近几年北京和上海的差距拉开,造成了清北和复交商学院生源质量的大幅度拉大。

个人过往学历考虑:

处于中欧未来口碑的不确定性,本科背景不特别好的人更推荐体制内,反之则可以考虑中欧。如果本身是名校本科,已经有一定的校友资源,中欧会带来更多不一样的扩张性。如果你本科学历一般,那如果未来中欧也变得不强,你可能会丧失竞争力,体制内学校是更稳妥的选择。

个人背景上考虑:

中欧去往海外交换的氛围会更强,因此如果过往有诸多海外经验的,反而应该选体制内,扎根了解中国市场。如果基本都在国内转圈,那选择中欧可以提供一些不一样的视野。

地理位置上考虑:

如果考虑北京长期发展,总体还是建议清北。中欧在北京的想象力就小的多,外企文化在北京也日渐势微。如果考虑在上海长期发展,则可根据自己其他方面的考虑,综合决定。如果考虑在二三线城市发展,建议体制内,你到小城市,怕别人都没听说过中欧是啥。

人脉上考虑:

体制内学校的隐藏大神肯定更多。中欧总体还是学习压力很大的地方,只有清华能对等PK。那很多二代的最优选择肯定不是吃苦受罪。金主肯定还是倾向体制内享受生活,如果你想未来结识更多的官商背景的人,体制内是更好的选择。当然,如果你想在外企圈子扩展人脉资源,获得更多能力上的认可,中欧就是不二之选。

其他海外MBA选择?

除了几个世界知名商学院,不建议出国读。成本特别贵不说,如果回国认可度很有限,只有外企相对认一些,成本却比中欧还大很多。如果钱不富裕,中欧总共要超过70万的花费也是一个负担。相比之下,体制内还是便宜一些。

最后,根据问卷统计,市场上背景条件比较差的人,纯粹想追求虚荣心的人,选的最多的是中欧,你很难想象很多二三本甚至没过四六级的人,他们的第一志愿是中欧。可见一些市场上的排名,什么亚洲第几世界第几,对这些盲从者还是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的。可以说追求中欧的人,与考上中欧的人,反差是最大的。而体制内相对反差小很多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方楠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fnbj.com/4813.html

(12)
上一篇 2018年8月19日 19:41:12 19:41
下一篇 2018年9月2日 00:10:03 00: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