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BA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政策改革 解读

本文仅代表方楠个人观点,由于比较忙还在赶清华材料,本文内容不一定完全精确。政策解读原文请自行百度,本文不再复制粘贴。

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“歧视”历史

在本科阶段,全日制是如何定义的?参加高考,考入本科以上的学校并进行全日制上学。非全日制的呢?以各种网络、电大、专升本等等各类形式最后获得本科学历。简言之,大学本科没考上,其他办法获得的本科。

歧视根源,对于应届生,学的没用,学习能力才有用

如果就业情况相同,何来歧视之说。而现实是就业能力差别巨大,企业从自身需求出发,一定要招最好的学生,非全日制都考不上大学,至少应该排在全日制后边,自然也就逐渐形成歧视。

在国外,宽进严出,可以保证所有毕业生学到的东西是一样的,对企业招纳人才有一定帮助。在国内,恰恰相反,大学学的东西你懂的,本科专科好学校烂校本身学的东西对企业几乎毫无差别,都需要企业自己培养。既然学的都没用,那唯一有用的就是学习能力。如何比较?目前高考是唯一相对客观证明学习能力的机会,高考定终身定的不是命运,而是个体学习能力的证明。

不同企业对人才学历的标准不同,如果我们功利的大致细分档次(上下2,3档个别学校定位有起伏)

1.清北

2.复交

3. 985北上

4. C9

5. 985其他

6. 211北上

7. 211其他

8. 普通北上一本

9. 普通其他一本

10. 普通本科北上

11. 普通本科其他

12. 专科起点统招专升本

13. 普通专升本

14. 成人自考本科

15. 网络电大本科

16. 大专

17. ……

可以看到,一个人通过高考,被无形的分成了三六九等,无论怎么粉饰太平,当成为应届毕业生时,HR还是火眼金睛的根据自己公司的情况去定位自己适合的人才。一个非全日制本科等于默认从12档起算,自然是被歧视。其实歧视无处不在,只要985的企业数不胜数,是不是都是歧视非985了?每个级别的人都在歧视自己以下的级别,每个公司也都有不成文的规定。也许有人问,既然如此为什么国家弄这么多非全日制本科呢?方楠理解有限,仅发现几个价值:1,面子上让更多的人好过,出门也可以说自己是本科,和谐社会嘛。2,如果有关系渠道得到一个工作,需要一个本科学历,这至少提供了让学习能力更差的人拿到本科学历的办法,权贵子弟最爱。3,企业从融资角度,也需要员工都是本科以上,那比较差的企业也希望员工混一个12档之后的本科,尤其是当上领导后,俗称镀金。总之,让更多的人成为本科有市场,有市场就有需求。

近几年地铁公交随处可见的本科学历1年搞定广告,直接造成了非全日制的含金量直线下降,卖证猖獗之风无法阻挡,其实本科卖多了等于所有人都拿到了一个无效的学历,除了一些权贵子弟。在北京的企业招聘中,非全日制的本科找工作,没有关系基本是不可能的,唯一那点可能也就是从淘汰率最高的低端销售开始。

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能否产生新的歧视?

结论很简单,不会。因为研究生一直都在被歧视。稍微对企业招聘了解的都知道,企业最后只看本科学历,研究生学历只是参考。一考定终身不是说说而已,本科学历至少占80%参考。一个已经被歧视的学历,还怕啥再被歧视一次,是不?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?第一,还是因为学的东西太呵呵,所以主要还是看学习能力。第二,真正好本科考研的比例大幅度下降,都是烂本科考好研究生,基础偏差。第三,保研太多,导师关系操纵空间变大,谁知道你是不是真完全依靠自己实力、真有学习能力呢?

如果我们强硬的也分个用来歧视等级

1. 海外名校硕(有TOEFL, GRE分数,奖学金)

2. 顶级名校知名专业研究生(考的,和本科学校或专业不同)

3. 其他统招研究生

4. 花钱就能买的在职研究生

第1种能得到学习能力的判断,肯定最有价值,这次改革只是把前2,3种和第4种无情的分开了,已经都这么惨了,相煎何太急?

民众的怨念?高考不公平,各地难度不一样

既然高考定终身,那很多人的怨念必然就是开始埋怨高考不公了。比如批评北京难度简单,某地区多难,进入清北比例差距多悬殊等。对此我呵呵这些人的逻辑。

目前高考的选拔制度是在类似环境下,筛选出最优秀的人。一个北京孩子面对的场外打扰,比如游戏机,各种娱乐设施,远远多于在一个山沟里监狱式学习的孩子。也因此被打扰的和被打扰的比,监狱的和监狱的比,教育环境土壤相似去比较没什么不妥,选拔的都是一个范围样本内优秀孩子的数量。比的不是学了多少、是否努力,而是学习能力!学的东西本身没啥用。三线城市的很多孩子在监狱学习中学习时间是一线城市孩子的两倍,直接去比怎么去发现真实学习能力?

很多外地人批评北京高考简单,其实简单不简单和录取毫无关系,而且越简单其实越对穷人不利,而对权贵阶层有利。很多地区好孩子能考600,坏孩子300,穷人家的好孩子能翻身,北京好孩子700,坏孩子650,各种加分x一下,反超了。。我都替北京底层人可怜。

MBA非全日制?别太在意,全日制也一样被鄙视

在毕业5-10年后,一个人的成就依靠的主要是经验积累和关系运作,学习能力已经逐渐淡化。因此MBA在中国从来就是被鄙视出来的,花钱就能上还是很多普通民众的印象。譬如在BAT,你会因为有个MBA学历就被录用吗?不会,你原来的背景能录用,有MBA能谈个更好offer,你原来背景不会被录用的话有了MBA依然不会。但有些MBA学历就行,比如美国常春藤等名校,why?因为那些需要考GMAT,TOEFL,说到底,别人根本不信你国内的学习能学到什么,别人看的还是学习能力。很多天真的人以为HR是傻子,难道你MBA毕业证不写上课方式的别人就不懂么,在HR心中你就算是清华北大的MBA,本科垃圾依然等于学习能力垃圾,甚至不如一个司法,CPA,CFA,高级口译等能证明学习能力的东西。就算你天天在清北上学,教学质量都比不上国外,何况你只是周末应付课程,混个毕业证,还想让HR对你推崇至极?醒醒。

当然,无论企业还是学校的商学院,在30左右这个年纪不会单纯的考虑学习能力,学校和企业可能因为任何一个因素欢迎或雇佣你,比如学习能力,上升潜力,人脉资源,行业地位,消息渠道,你爹牛逼等任何一个因素。在MBA欢迎多元化的时代,你身边的同学不可能完美,完美的根本不会来考。有的人会鄙视另一个人毫无人脉情商低下,而他可能也正在鄙视你战五学渣,毫无知识素养。所以在30+年纪再看成就,其实早就要多角度去看了,不能单纯的总以自己的标准去判断别人的优劣。BUT,当你只想依靠一个MBA学历去征服谁、被谁认可的时候,不好意思,你注定会被鄙视,拿一个不能证明学习能力的玩意嘚瑟啥呢?你不知道那是锦上添花的吗?

MBA非全日制会影响报考热情?

其实大家都知道现在MBA学校在两极分化,一部分火爆异常,另一部分招生困难只能卖证。任何学校都不希望自己毕业的学生就业很烂,因此最保险的做法还是招一些学习能力强的,这样自己学校的MBA证也不会被鄙视,还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。可以看到名校背景申请者的通过率依然远远高于普通本科。学校还是很功利的,别怪别人,地球上的正常人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点寻找最佳选择。

因此,这个政策会让很多申请者放弃,而对录取结果影响不大,因为那些申请者本身也不太可能通过清北的选拔,他们本身就是为了来混一个证的。招生基数可能会下降,不过这些基数一直是无效没竞争力的人,本身对竞争难度影响很小。

这个政策只对一类人有相对大的影响,国企背景位高权重的同学。国企是一个非常要面子的地方,原来可能混个学历就能升职,这次改革后如果企业内制度有变,他们可能就不会考了。这个群体本身学习能力相对不强,他们被学校选择的主要卖点是人脉关系和资源。但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群体真的还是小群体,他们本来也应该去EMBA,那学校如果减少这些国企高管混文凭的,短期有点利空,长期看对整个MBA风气似乎也没啥不好。

从我们今年的学员情况看,能考上的都是有能力的人,证对他们意义基本没有,他们在意的是学习的内容,结识的同学。试图通过有个证改变命运,能上个清北光宗耀祖,几乎没有考上的。从这个角度,少点混文凭的,这个圈子会更有价值,也会更加良性循环。我本人就比较反感混文凭的人,如果你已经考上了因为一个证的政策诸多不满,劝你趁早放弃,你既然得不到你想要的,就让出来名额给需要的人,别花30万费力不讨好。

方楠 2016.9.15

原创文章,作者:方楠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fnbj.com/4524.html

(2)
上一篇 2016年8月15日 15:54:38 15:54
下一篇 2016年9月28日 23:04:30 23:04